微电影的开头(成长类微电影情感表达方式是什么?)

前言:

叙事作为情感表达的内在技巧,可以准确到位地把握成长类微电影的情感表达。因此,只有创作者将浓厚的情感渗透到剧本文字中,为剧中人物的成长转变搭建起相应的叙事结构、选择合适的叙事视角、掌控影片的叙事节奏,才能培养受众情绪,调动个体情感体验,充分表达喜怒哀乐等人类情感特征

微电影的开头(成长类微电影情感表达方式是什么?)

一、叙事结构碎片化

成长类微电影受到“微时代”创作思路影响,开启了追求叙事逻辑层次的新高度,通过碎片化的叙事结构不断加强故事感染力,有效刺激观众的观影情感。

作品的细部准确性与雕塑或知识整体的比例之间的关系表明,真理--内容只有通过沉浸于题材的最微小细节之中才能掌握。”这其中的微小细节指的便本雅明所说的碎片化叙事。越是优秀的故事情节,越讲求叙事结构的完整性和层次性

通过选取人物之间一系列成长事件,串联成一段意义深远影像序列,以激发人类特定的情感,表达具体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就要求创作者充分理解原始的文学与影像素材,组织事件的情节段落,布局故事的脉络,并联结成一部完整、立体的影片。可以说,叙事结构代表着一部影片的整体构架,关于故事的时间、空间都是在统一的结构中分解、配置、整合而成

叙事时间的畸变法国电影理论家马塞尔·马尔丹曾提出“电影首先是一种时间的艺术。”电影符号学家麦茨也认为叙事是一组有两个时间的序列。从而可以佐证时间对于电影具有重要作用。常见的叙事结构有顺叙、倒叙、插叙等方式。

微电影的开头(成长类微电影情感表达方式是什么?)

2010 年法国微电影《调音师》并不遵循固有的线性叙事规律,而是一反常态,采用倒叙式非线性叙事结构,将末尾的“谜题”前置,营造故事悬念。同时采用插叙式碎片化叙事结构,讲述调音师致盲的失败往事,并打乱叙事逻辑的时间线索,多次展现调音师利用盲人的特殊之处窥探他人隐私生活的场景,同时牵动着观众神经一步步揭开预设谜题,让平平淡淡的剧本发生了质的转变。碎片化的叙事结构更复杂的手法是在时间线上突破以往的思路,以碎片化的形式展现。

例如 2014 年伍百导演的微电影《刷车》便切割了叙事时间主线,在叙事的时空观中重置时间轴。力图打破刷车工准备去约会的时空顺序,以一种割裂、离散的形态制造时空的错乱,营造叙事紧张与刺激感。

微电影的开头(成长类微电影情感表达方式是什么?)

这种精巧的碎片化叙事结构,看似支离破碎却彰显艺术的真理内涵,丰富了艺术的情感表达内涵。再如微电影《调音师》讲述了三段发生在调音师身上的故事,分别是比赛败北、装盲调音和深陷生死迷局。影片的开头坐在钢琴凳上演奏既成为故事伊始的序幕,又作为影片最后一幕揭开调音师处境的终结点,使整部影片产生一种回环往复般的轮回感。

微电影的开头(成长类微电影情感表达方式是什么?)

尽管影片没有刻以明确调音师的生死,但是透过墙上镜子等蛛丝马迹,留给了观众无尽的想象空间,让潜藏在叙事线中的秘密慢慢浮出水面,观众的情感也随着故事情节变得跌宕起伏。从而发挥出成长类微电影寓教于乐的功能,试图惊醒那些抱有侥幸心理,对利益诱惑一意孤行的“盲人”,要回头是岸这一哲理。叙事空间的呈现微电影叙事结构的空间呈现也是不可忽略的特征,法国电影学家马赛尔·马尔丹曾提出:“电影是第一门能够保证十分完整的空制空间的艺术。”

一方面,受网络传播的影响,用户的观看渠道转移到手机、电脑等小屏终端,导致微电影叙事空间的规模偏小。另一方面,受制于时长急促、情节设置单一等因素,微电影的叙事空间既没有传统电影中应接不暇的场景,也没有惊人壮观的场面,而是甄选出重要的几个场景加以表现,同时场景设置上比较朴素,以贴近大众生活的居多,例如学校、咖啡厅、办公室等。

台湾大众银行制作的励志微电影《梦骑士》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讲述了 5 名平均年龄超过 81 岁的老人,环岛 13 天,骑行一千多公里,追逐青春梦想,实现人生价值的故事。

微电影的开头(成长类微电影情感表达方式是什么?)

影片涉及了家、医院、葬礼、仓库、健身房、道路、海边等多个朴素的生活场景,除了体现老人吃药、看病、拄拐这些日常生活状态外,还将参加老友葬礼、回看逝世的老友遗照和锻炼身体等场景上进行了拆解与重置,在叙事空间上,穿插于五位老人千里骑行的追梦道路上,给人以激昂向上、振奋人心的情绪。

而且为了让叙事结构更加紧凑,微电影《梦骑士》在空间场景间大跨度切换,加之叙事空间的规模偏小,给人以零碎的空间特征,形成强烈的视觉刺激,引发激烈的情感变化。

微电影的开头(成长类微电影情感表达方式是什么?)

二、叙事视角多维度

兹维坦·托多罗夫曾说:“构成故事环境的各种事实从来不是‘以它们自身’出现,而总是根据某种眼光、某个观察点呈现在我们面前。”叙事视角是叙述者在叙述话语和故事关系的范畴内,辐射出创作者、角色、观众等诸多支点,并从中选取一对或几对作为影片局部的主体意识,将故事的整体感知经验局限于此,从而产生从不同视角观察同一事实的情感体验。

热拉尔·热奈特曾从叙述者观察人物的角度,提出三种叙事视角形态。无聚焦的上帝视角,是全知全能的叙述者,可以统摄全局,挖掘人物波动的内心世界;内聚焦是借助某一人物视角叙述个人心理感受和体验,情感真实而强烈,主观色彩浓厚;外聚焦则以疏离的姿态,保持高度理性地描述客观的成长事实,从而抹除叙述痕迹,为观众留下二度创作的空间

而这些叙事视角的不同选择和多维度转变能产生了意蕴深刻的叙事效果,可以打破观众既定心理图式,影响观众的期待视野。叙事视角的应用无聚焦视角具有全知特性,特别适合在短小精悍的微电影表达中关注个体的成长经验,书写个人的成长故事。

这种关注个体甚至审丑取向的艺术新范式,可以直接抒发个体的情感起伏变化,扩大叙事范围,有助于实现观众年龄层次最大化,从而拉近与观众的心理距离

微电影的开头(成长类微电影情感表达方式是什么?)

筷子兄弟的微电影《老男孩》利用新闻播报的官方阐述形式,传递大学生待业、房价飙升等社会现状。将故事的主人公聚焦在普通人的生活中,展现人生的不易,反映社会仍存在的贫富差异。诸如此类的人生伤感,增加了观众幻觉中的欣快感,也将社会现状拆解并组装进短暂的视觉盛宴中,增强了微电影的内容深度,让渗透在影片中的情感温暖每个人的内心。

多维度叙事视角的转变叙事视角的转变一直保持着复杂、暧昧的关系,使成长类微电影不得不选取合适的叙事主体,切入适当的叙事视角。“不同的视点构造出不同的叙述层次,形成多种多样的叙述焦点”正是通过创作者提供的叙事视野,让我们一次次对故事做出新解读,可见“观察一个事件的角度就决定了事件本身的意义。”因此,不同的叙事视角落脚点,可以让微电影文本呈现截然不同的内容。

微电影的开头(成长类微电影情感表达方式是什么?)

2019 年廉欣导演的微电影《静音》开门见山地以母亲的主体意识感知世界,影片看似以母亲视角讲述其在逼仄的环境下艰苦地担起家庭主妇的重任,而老公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

但随着字幕和声音的提示,叙述视角转移到了父亲意识。我们从父亲的视角观察同一事实,却得到不同寻常的辛酸故事。影片最后赋予观众以全知视角,围观两人的争吵动态对话,收获了更加丰富、微妙的深层情感体验,也从暗处说明婚后两人因为有了孩子而缺乏沟通。

这种聚焦视角的转变,恰恰创造性地留出情感的空白,供观众发散思维实现想象性还原。创作者也完成了新婚夫妇和平解决冲突,共同承担生活的叙事意图,一句道歉,一个表情包,就可以揭开彼此的心结,两个人共同生活无非就是相互体谅理解。

微电影的开头(成长类微电影情感表达方式是什么?)

三、叙事节奏详略得当

陈林侠曾提出“在叙事过程中,时间的前后勾连、细节的埋伏照应等形成了一部作品的事件密度……事件密度越大,叙事节奏就越迅捷”。戴德刚曾阐述:“运用‘场景’分析电影叙事”,“以期让我们对电影叙事有着更全面、完整、理性的认识”我们知道事件密度可以定义叙事节奏,场景的转换频率也能影响叙事节奏。

这些是叙事节奏较为直观的体现,可以形成成长类微电影的外部节奏。但成长类微电影的叙事节奏还关联着叙事的内部节奏,决定了内在情感的呈现效果。因此,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的叙事节奏都应保持详略得当

正如在信息碎片化和文化快餐化的双重漩涡下,鲜有人能够消化“冗长”的故事情节,从复杂的叙事氛围中感受观影的快乐一样,我们需要把握叙事节奏,寻找情感表达的有效出口。内部叙事节奏在内部叙事节奏中,冲突就像是一个个时间节点,串联起整个叙事节奏。

微电影的开头(成长类微电影情感表达方式是什么?)

随着剧情的展开,一个个矛盾冲突逐渐呈现,构成了电影中的叙事节奏。《狗十三》《过春天》等成长类电影作品,展现的矛盾冲突多元立体,除了个体与内心的挣扎,还有与他人、社会一系列不可协调的矛盾,在整个叙事节奏中,呈现一波的递加趋势。

而成长类微电影的矛盾冲突则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角色个人的成长经历。并且矛盾冲突主要集中在影片开始的阶段,使影片一开始就形成了较为强烈的叙事节奏

微电影的开头(成长类微电影情感表达方式是什么?)

2015 年本杰明·克利里导演的微电影《口吃》在开头便制造出较为集中的矛盾冲突,主人公由于口吃的生理缺陷,难以顺畅的表达自我的情感,而当他拿起电话努力挤出几个单词时,接线员竟毫不犹豫地挂断了电话。此时,口吃男最大的矛盾就是是否能战胜自己,勇敢迈出与他人交流的第一步

于是,故事便在在这样的强冲突、快节奏的叙事下,讲述关于男主生活的琐事以及铺垫男主与网恋女友的聊天细节,从而展开男主的情感叙事。红红火火的春节预告短片《啥是佩奇》也在故事开头围绕着“啥是佩奇”的线索,展开老人与孙子隔离在不同时空的代际鸿沟。成长类微电影这种独特的内部叙事节奏,让观众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下,被快速吸引,并随着叙事的脉络,体悟角色战胜信息的不对称的执着情感

外部叙事节奏外部叙事节奏是时空变化的长短、徐疾、强弱、动静的规律造成的。成长类微电影叙事篇幅短小精悍、叙事时长急促,可以通过压缩时间,加速叙事节奏

2017年葫芦三兄弟导演的微电影《外面的世界》就是通过戴上面具的动作,替代了物理时间中人物趋于成熟的转变,直接呈现出改变后的结果,确保每幅画面都具备较强的叙事能力,情感也可以更为集中地体现出来。成长类微电影也绝非一味地加快叙事时间,实现情感的聚集。

微电影的开头(成长类微电影情感表达方式是什么?)

2018 年陈可辛导演的微电影《三分钟》展现孩子从懵懂到听话懂事的突然成长,而他的母亲一方面欣喜地看到了孩子的成长,而另一方面愧疚自己不能陪伴孩子,但纵然有众多的不舍,她还是依然选择坚守岗位,以奉献精神让更多的家庭团聚。对于母亲而言,是从小爱到大爱的理想信念的成长与升华。为表现这种情感,陈可辛导演在处理母子相聚的三分钟概念上没有强行提速,也没有凸显漫长的等待,而是真实叙述车站的三分钟。其中春运大军上下站台、母亲一边疏导乘客一边找寻儿子、儿子冲破人群找寻母亲这三个场景交相呼应,让慢节奏有了时间上的紧迫感。

而当母子两人冲破人群的阻隔,四目相对,影片瞬间安静下来,接着一段更具戏剧张力的场景扑面而来,至于儿子能否在列车开动前背完乘法口诀,不仅提升了影片节奏感,而且牵扯出一段普世的母子情深。

微电影的开头(成长类微电影情感表达方式是什么?)

结语:

唯有用真实的人类情感,才能让快餐文化中的微电影具有存在的价值。而恰当的情感表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可以满足观众的情感需求,又可以完成作品与观众的情感碰撞,究其本质而言它潜藏着强大的情感力量,具有多重传播价值

出处:免费影视

网址:http://www.mfc9.com/post/85a5f86cb496.html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收集,仅供用于学习和交流,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

-->

Powered ByZ-Blog. 滇ICP备2023003288号